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案例聚焦如何以“自行投資實施轉化”方式轉化科技成果這一問題,有針對性地回答了與案例相關的5個問題,分別從科技成果轉化獎酬金政策的定位、分配要求以及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的制定方法、推進方式進行了解析,并提出了相關思考與建議。
-01-
案例基本情況及主要問題
D研究院是位于C市的公益二類科研事業(yè)單位。近年來,為激發(fā)科技人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D研究院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式方法與模式,但在推進相關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D研究院科研管理處負責人L在研讀筆者有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書籍后,尚有相關疑惑亟待解決,向筆者發(fā)來一封郵件,提出了一些問題。
當前,D研究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科技人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不高,根本原因在于該院的科技成果轉化路徑不多、渠道不暢。2020年初,D研究院根據(jù)《C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初步擬定了《D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實施細則》,但其中對“自行投資實施轉化”的認識存在歧義,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上述問題,D研究院尚未形成統(tǒng)一意見,在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上還存在不少障礙。特別是績效工資總額這一塊,沒有權威部門能明確告訴他們給職工發(fā)放的獎酬金是否要計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額,即使自認為可以發(fā)放科技成果轉化獎酬金,但因對政策法規(guī)的落實沒有充分的把握,遲遲沒給科技人員兌現(xiàn)獎酬金。
D研究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討論如何給予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激勵事宜,但都沒能達成一致意見。L感到,地方科研院所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確實困難重重,遇到問題不知向何處咨詢。
L說,他在筆者著的《科技成果轉化操作實務》(2016)一書中看到,高校院所一般不宜采用“自行投資實施轉化”方式,科研院所缺乏商品化、規(guī)模化和產(chǎn)業(yè)化的能力,研發(fā)產(chǎn)品多以樣品樣機樣件為主。L進一步解釋說,D研究院的科技人員主要憑個人愛好,做一些產(chǎn)品并進行銷售。該類行為是否屬于自行實施轉化,對此D研究院也陷入了一個困境,他們將擬定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實施細則》呈報其主管部門B局,B局要求D研究院刪除“自行投資實施轉化”方式,建議采用科技成果轉讓、許可、作價投資三種方式。于是,D研究院認為自行研發(fā)自行投資實施轉化的方式行不通。L提出,D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與市場上流通的大批量產(chǎn)品不一樣的是,其產(chǎn)品的受眾小,不會進行大批量生產(chǎn),許多產(chǎn)品只是應用到自己承擔的示范項目里。對此,D研究院的做法顯然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以下簡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的科技成果轉讓、許可、作價投資等方式,如何適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guī)定及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