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email protected]
綜上,,本文的科技成果轉化國際比較是針對大學作為權利人的科研成果轉化情況進行比較,而不考慮企業(yè)和院所的“成果轉化”,成果資助來源不限于政府公共財政資金,,也包含企業(yè)等其他經費來源,。
三、跨國科技成果轉化測度體系對比和指標分類
科技成果概念范圍限定為比較奠定了基礎,,而跨國比較的關鍵在于測度指標的選擇,。中國現有對科技成果轉化數據進行收集時間較晚,指標收集范圍也較為有限:其一是2017年啟動并由科技部主導的《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并以《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形式呈現結果,,收集的數據指標主要包含成果轉化合同數量和總金額,,以及企業(yè)共建研發(fā)機構、轉移機構,、轉化服務平臺,,創(chuàng)設和參股新公司等;其二是教育部科技司發(fā)布的《高等學??萍冀y(tǒng)計資料匯編》,主要收集高??蒲邢嚓P的數據指標,涉及成果轉化的有科研投入,、專利數量,、專利轉讓數量及額度等。
相較而言,,發(fā)達國家已經建立了較為成熟的科技成果轉化測度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國、歐盟委員會,、英國三個指標測度體系,。美國大學經理人協會(AUTM)是美國也是全世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技術轉移專業(yè)組織機構,,其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建立了一套成果轉化指標體系,,由于美國在技術轉移的法律體系、運行模式,、轉化效果等方面處于領先狀態(tài),,AUTM的指標體系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各國技術轉移指標均對其進行充分借鑒吸收,,比如日本大學創(chuàng)新和技術轉移網絡(UNITT)的年度調查體系基本是AUTM指標體系的翻版,。歐盟委員會在2011年的《知識轉移指標體系》(A Composite Indicator for Knowledge Transfer)報告中,,設立了一套知識轉移體系,應用于監(jiān)測歐洲不同國家的知識轉移進度,。歐盟委員會指標體系邏輯清晰,、構成完備、涵蓋多元,,指標選擇主要來自于現有各國較為成熟的調查項目,,能夠較好地適應于歐盟內部不同國家的數據對比。英國高等教育統(tǒng)計局(HESA)的“高等教育-商業(yè)社區(qū)互動關系調查”(HE-BCI)從1999年開始收集數據,。HESA指標體系帶有明顯的政府官方色彩,,其體系設計的重點放在基本數據收集和績效評估上,指標覆蓋全面,,特色非常突出,。與其他指標體系不同,HESA還引入了成果轉化收入占科研經費比重,、科研投入與新成立衍生企業(yè)數的比值,、研發(fā)投入與專利數的比值等一些績效指標。
梳理對比中,、美,、歐、英四個指標體系,,按照指標出現頻次,、內涵特點等,如表1所示,,可將其分為三類:(1)核心類指標,,指的是多數指標體系均采納的共性成果轉化指標,是各國指標測度體系的核心組成,,其中又以轉化收入和數量,、初創(chuàng)企業(yè)數量、企業(yè)合作項目和經費最為常見,,核心類指標是衡量一國成果轉化能力最為重要的參考標準,;(2)特色類指標,此類指標并不為各國普遍采用,,而代表了各個指標體系不同于他國的特有關注點,,比如AUTM指標為了回應《拜杜法案》提出了社會經濟貢獻程度和小微企業(yè)指標,而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則為了觀察2015年以來國家推出的多項促進成果轉化政策效果以及執(zhí)行情況設計了“教師兼職和離崗創(chuàng)業(yè)”“返回給發(fā)明人收入”等特色指標,;(3)效益類指標是由兩個指標相除得到的比值,,一般用以衡量成果轉化的績效水平,在科技政策研究以及政府科技投入效果評估中受到關注。